2024年12月22日  您现在的位置:文彧斋艺林网(05新版)>>·百家评论·《刘文质先生墨迹·序言》·北京市文艺学会


1951年,全国民族贸易会议在北京召开。图为毛主席在会议代表敬献的锦旗前留影。(白色字体的锦旗为刘文质先生书写)
   追思·纪念
 
 今年十月二十日是刘文质先生诞辰79周年和乘鹤西去11周年,当我再次翻阅由沈鹏先生题签的《刘文质先生墨迹选》,纪念这位良师益友,他曾身居要职,诚恳待人,两袖清风,人品与书道,可谓高风亮节,受到艺友们的口碑。特借“文彧斋艺林网”传载《墨迹选》一图、序言,和道友共同缅怀。                                        (2005.10.20.增铸)


               刘文质先生墨迹·序言


序 言 1994年10月20日,刘文质先生——一位毕生汗马、两袖清风、笔耕不辍的老同志、老战友、老朋友、老书法艺术家溘然长逝。惊愕之余,我们忽感先生去的匆忙,以致艺术作品散落,未及整理。一种对艺术追求的强烈责任感督促我们搜集整理先生的作品,以向后人展示。 刘文质先生1926年10月生于河北省蠡县一个贫苦之家,少年失学,十二岁担任蠡县青年抗日救国儿童团团长,之后五十六年生涯漫布雪雨风霜,凭着对民族文化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努力,得以步入艺术的高雅殿堂。观其坎坷的生命历程,发现只有四个字“辛苦”与“赤诚”。在冠盖遍地的京城,“学院副院长”、“专员”、“参赞”、“商会副会长”这样一些职务是平凡的,但恰恰是这些平凡显示出了他的崇高。文质的崇高之处在于他为了人民事业的献身精神和在鞍马倥偬中所获得的艺术造诣。很少有人知道他一身变换过多少次专业和岗位,而更少有人知道他为了艺术的追求,付
过的劳动。他太执着、太辛苦,因此他也太早地走完了他的人生路程。亲戚有余悲,死者长已矣。他的毕生热血,也许会随着光阴流逝洗成绯红,但是他的艺术成果却会与时间并存,永恒地顽强地提示着人们:有过这样一个大时代,有过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耕耘者。   文质先生的书法,清风亮节,毫无铜气。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雕琢,无半点刻意渲染。在他生前,外贸教育出版社曾经准备把他的书法付梓,他谢绝了。但他的墨迹却多被识者保存,有的已远涉重洋,被日本和东南亚一带书法爱好者所收藏,其艺术魅力使许多执着的人为之倾倒。艺术史上常有一些广为人知,却少有人研究的事实:作者生前,其作品似知者甚少,而在身后却字字珠玑,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梵高?的画。文质的书法艺术是否也该属于这些令人悲哀的事例?这——去让后人评说! 文质先生的书法从内容说大体分为三类:古典文艺作品、毛泽东诗词和具有应用美学特色的牌、题、碑、铭。借前人之杯酒,浇自己之块垒。他反复书写的毛泽东诗词,展现出他一生与人民的命运和民族的脉搏起伏紧密相连,他手书的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入木三分,报国之情,激扬翰墨。一首《枫桥夜泊》使人在书法的视觉形象中感受到了夜半钟声,月落乌啼的意境。读文质的书法,使人有机会去品味艺术通感,达到净化。 文质先生生前曾在毛主席纪念堂任过职,他的部分书法艺术作品被这座伟人殿堂长期收藏。他的长卷行书“毛主席诗词三十四首”,点划刚劲,排列齐整,堪为艺术珍品。建国初年,国家召开第一届民族贸易工作会议,大会向毛主席献锦旗,毛主席在锦旗前欣然留影。这面锦旗上的书法就出自文质之手。五十年代初,毛主席邀请柳亚子先生赴京。柳亚子先生曾高度评价过文质先生的墨迹。 “文如其人”,文质先生的书法功底深实,飞白走龙,颜筋柳骨,铁画银钩,屋漏留痕,分行布白,尽得其妙,透过其作品字里行间,感先生清秀之气跃然纸上。文质先生是一位实干的革命者,他有太多的工作,不可能“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因此他的艺术造诣,更是难能可贵。 本集仅收入文质先生部分作品,在结集过程中蒙文质先生夫人刘桂森女士和部分朋友慨示藏珍,鼎力相肋,在此一并致谢。 谨以此集纪念刘文质先生。

                                北京市文艺学会 一九九五年中秋

注:1.本文摘自刘桂森、曹子西、计永佑等人主持编撰的《刘文质先生墨迹选》,1995年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出版社出版。
   2.《墨迹选》一书文华页有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部长郑拓彬题词;副部长林海云题词;副部长李国华题
   词;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孙维炎题词;孙玉宗教授题词;原海关总署副署长宿世芳题词。


□ 1.2.3.4.5.6.7.8.9.10.11.12.  2005版 百家评论 点此进入  □□□□□
(网页)版权所有·北京文彧斋主办 网站主持人:吴秀华 电话:13126799984 信箱:wen_yuzhai@163.com
   本网站备案: 京ICP备05064029号 (2005年-7专栏-9期)